呈张仲举博士二首 其二

良马出宛城,羸垂在平陆。
踠迹鴽骀群,弥年困羁束。
圉养无深知,刍粟不满腹。
逸志忘腾骧,枥下成久伏。
一经伯乐顾,终然致天育。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一匹好马的遭遇,比喻人才被埋没的痛苦和遇到伯乐的重要性。

诗的前半部分讲一匹来自名马产地宛城的好马,沦落在普通马群中。它被劣马(鴽骀)包围,多年困在马厩里。养马人不懂它的价值,喂的饲料都不够吃。原本能驰骋千里的志向被消磨,渐渐变成只会低头吃草的马。

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只要遇到懂马的伯乐,这匹马就能重获新生,实现它真正的价值。就像"天育"这个词暗示的,好马本该在广阔天地自由奔驰。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个对比: 1. 好马和劣马的对比 - 突显人才在平庸环境中的痛苦 2. 被埋没和遇伯乐的对比 - 强调识才之人的重要性

诗人其实在说:每个时代都有被埋没的人才,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能真正赏识他们的人。就像现在职场中,有能力的人如果遇不到好领导,也可能渐渐失去斗志。这首诗提醒我们既要珍惜自己的才能,也要学会做别人的伯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