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行舟的生动画面,充满自然意趣和生活气息。
前两句"征帆一似白鸥轻,起揭船篷看晓晴"写得特别灵动。诗人把船帆比作轻盈的白鸥,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新鲜,让人仿佛看到晨光中白帆与飞鸟相映成趣的美景。"揭船篷看晓晴"这个动作特别有生活感,就像我们早上拉开窗帘看天气一样自然。
后两句"梅子着花霜压岸,自披风帽过临平"转入对岸边景物的描写。梅花顶着寒霜绽放,既写出了早春的寒意,又暗含生机。最后一句"自披风帽过临平"最有趣,诗人独自戴着防风帽经过临平,这个细节让整首诗顿时有了温度,我们似乎能看到一个悠然自得的旅人形象。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旅途写得如此清新脱俗。诗人用白描手法,通过帆、鸥、梅、霜这些简单意象,就勾勒出早春水乡的明净之美。最打动人的是字里行间透出的那份闲适心境,让人读来仿佛也跟着诗人进行了一场惬意的晨航。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