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
这首诗《和徐思叔题贫乐图》描述了一个贫困家庭的艰难生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1. 大儿阻饥颇废书:
这句诗描述了大儿子因为饥饿而无法继续读书。在古代,读书是许多人追求知识和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这里提到的大儿子因为贫困而被迫中断学业,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对教育的重视。
2. 小儿忍寒粟生肤:
这句诗描述了小儿子忍受寒冷的生活状况。古代家庭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在贫困时期。小儿子的忍耐和艰辛,展现了家庭成员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顽强。
3. 妇纵有禅无一襦:
这句诗描绘了妇女尽管内心有禅意(即内心的平静和智慧),但却没有一件温暖的衣服(襦指古代的一种短上衣)。这反映了贫困家庭物质生活的匮乏,也暗示了家庭成员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和坚守。
4. 不敢缘此相庸奴:
这句诗表达了贫困家庭中的自尊和自强。尽管生活艰难,但他们仍然坚守自己的尊严,不愿意因为困境而妥协或自卑。这种精神层面的坚持和自尊,是这首诗中非常吸引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贫困家庭的艰难生活和对生活的坚韧态度。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也让我们看到人们在困境中的坚持和希望。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精神,是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所在。
王子俊
宋吉州吉水人,字才臣,号格斋。王大临子。从杨万里、周必大游,为延誉于朱熹,熹勉以博取守约之功。喜为诗,文章赡蔚典丽,万里极称之。安丙帅蜀,辟为制置使属官。有《史论》、《三松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