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六日早行松山道

五更河鼓尚横陈,小立晨光渐可人。
日出野鸡犹唱晓,雪晴山鸟竞呼春。
溪筠拂袖霜花落,石路支筇藓迹新。
惭愧明朝江国近,买鱼沽酒祓征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清晨赶路时的所见所感,充满清新自然的野趣和旅途中的小确幸。

前四句是"移动的闹钟":天还没大亮,银河还横在天上(河鼓指银河),诗人站在晨光里感受着渐渐舒适的微光。太阳出来后,野鸡还在打鸣报晓,雪后天晴,山鸟叽叽喳喳仿佛在呼唤春天。这里用动物们的活动,把冬晨写得热闹生动。

五六句是"脚下的风景":溪边竹子拂过衣袖,抖落霜花;拄着竹杖走在石路上,能看到苔藓的新鲜痕迹。这两个细节特别有生活感,让人仿佛跟着诗人一起感受到清晨的凉意和山路的湿滑。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想到明天就能到江边城镇,可以买鱼打酒洗去风尘,竟有点不好意思——因为眼前的山野晨景实在太美了,让人舍不得结束这段旅程。这种矛盾心理特别真实,就像我们旅游时既期待舒适的酒店,又留恋路上的风景。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赶路写得充满诗意,霜花、苔藓、鸟鸣都成了旅途的馈赠,最后那句"惭愧"更是点睛之笔,道出了现代人也能共鸣的微妙心境:在奔波中学会欣赏过程的美好。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