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寿段知事。时方旱,祈雨大作

有喜君初度,风雨作秋声。连旬烈日,稻畦麦垄欲扬尘。

好似天瓢在手,笑把群龙呵叱,四野注如倾。勃勃生意满,翠浪涌纵横。

君知否,仁者寿,寿斯仁。自从三代而下,民命寄苍旻。

满目桑麻谷粟,满目簿书期会,试说与仁人。小试作霖手,苏醒永新民。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作者为祝贺段知事的生日而作,并且当时的天气情况正好需要祈雨,所以词中既表达了对段知事的祝福,也反映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和对丰收的期盼。

开头“有喜君初度,风雨作秋声”直接点明了主题:段知事过生日,外面下着像秋天一样的雨。这里的“初度”指的是生日。

接下来“连旬烈日,稻畦麦垄欲扬尘”描述了连日来的干旱情况,阳光强烈到连稻田和麦田都快要被烤焦了,泥土也开始干燥,似乎要飞扬起来。这句反映出当时天气非常干燥,田地面临着严重缺水的问题。

“好似天瓢在手,笑把群龙呵叱,四野注如倾”形象地比喻了段知事就像一个可以操控天象的人,他微笑着用这种力量命令龙降雨,整个大地像被倒水一样迅速变得湿润,充满了生机。

“勃勃生意满,翠浪涌纵横”描绘了雨后的景象,一片生机勃勃,树叶、庄稼都呈现出绿色,像波浪一样在田野中涌动。

“君知否,仁者寿,寿斯仁”表达了对段知事的赞美,认为仁爱的人会长寿,这种仁爱不仅体现在对人的关怀上,也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关怀上。

“自从三代而下,民命寄苍旻”讲述了自古以来,百姓的生计都依赖于自然条件,特别是雨水。

“满目桑麻谷粟,满目簿书期会”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以及百姓和官员忙碌的情形,暗示着社会的正常运作和管理。

“试说与仁人,小试作霖手,苏醒永新民”最后表达了希望段知事能继续发挥他的能力,像上天一样带来雨露,使百姓的生计得到改善,社会得到安定。

整首词通过对段知事的赞美和对丰收的期待,表现出对他的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管理和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期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