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年代的社会图景,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
开篇"满目红旗载米船"用视觉冲击展现军粮运输的繁忙景象,红旗和粮船形成强烈色彩对比,暗示战争消耗巨大。"西南何日罢戈鋋"直接道出百姓对停战的渴望,战事何时结束的疑问中透着无奈。
第三四句借用历史典故:萧何曾为刘邦保障后勤,卜式是汉代捐资助国的典范。这里说现在的后勤保障不如萧何,忧国者也只能空想卜式这样的贤人,暗指当朝缺乏治国能臣。
五六句批评社会现状:全国都在为战争买单("金革费"指军费),但官员们("群公")却挥霍财政资金("水衡钱"是古代管财政的官职)。"莫滥"二字直指官员腐败。
结尾两句意味深长:君王虽然焦虑劳心,但作者认为解决乱局的关键在于"俭德"——节俭的美德。这既是对统治者的规劝,也点明全诗主旨:治国之道,当以勤俭为本。
全诗语言朴实但力透纸背,通过红旗、米船等具体意象,萧何、卜式等历史参照,将战争负担、吏治腐败、民生疾苦等社会问题层层展开,最后回归到"勤俭治国"这一根本解决方案,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