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安庆城怀故元帅余阙廷心
石城何巍巍,江水亦沄沄。野鸟悲战场,崩沙馀血痕。
在昔余元帅,仗钺临孤军。两淮独控扼,群盗多崩奔。
由来必争地,极力相并吞。楼船西北来,杀气吹辕门。
烟火万灶列,剑戟如云屯。四邻援既绝,六载功莫论。
仰攻壁垒坚,苦战风尘昏。如何麟凤姿,竟殪豺虎群。
兵摧地为裂,鼓绝天不闻。烟飞睢阳城,星陨五丈原。
至今死忠人,白骨缠草根。身为大国将,名与长江存。
六合已一家,青山犹故坟。悲歌对落日,一吊忠贞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安庆城的壮烈历史,歌颂了元末抗敌英雄余阙的忠勇事迹。
开篇用"巍巍石城""滔滔江水"勾勒出安庆城的雄伟地势,暗示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野鸟悲鸣""沙土带血"的战场描写,一下子把读者拉回到惨烈的战争场景。
中间部分详细叙述了余阙元帅孤军奋战的经过:他独自镇守两淮要地六年,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即便援军断绝、兵器耗尽也不退缩。诗人用"楼船杀气""万灶烟火"等画面感极强的描写,再现了当年战况之激烈。
最后通过"睢阳之围""诸葛亮陨落"等历史典故,将余阙比作古代忠烈。虽然元朝已经统一天下,但英雄的坟墓依然被青山环绕,他的英名如同长江般永存。结尾处诗人面对落日悲歌,既是对英雄的追悼,也是对忠义精神的礼赞。
全诗用质朴有力的语言,将历史场景、英雄形象和诗人情感完美融合,既是一曲英雄赞歌,也是一面映照忠义的明镜。通过具体战况的铺陈和深沉的情感抒发,让读者感受到超越时代的忠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