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平昌旅居时,连续遭遇阴雨天气的郁闷心情。全诗通过描绘雨天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首联"暗雨过亭午,羁愁连夜分"直接点明主题:阴沉沉的雨从中午下到半夜,让漂泊在外的诗人整夜愁苦难眠。"亭午"就是正午,"羁愁"指旅居在外的忧愁。
中间两联用生动的意象描写雨景: "龙钟千个竹"写竹子被雨淋得弯弯曲曲,像老人驼背;"狼藉一山云"形容乌云杂乱地堆积在山间。"冷磷依檠动"说微弱的灯火在灯台上摇曳;"奇鸧逼枕闻"写奇怪的鸟叫声近得仿佛就在枕边。这些意象都透着阴冷、杂乱、诡异的感觉。
尾联"晓看旧巾角,又是瘴霾薰"写清晨发现头巾又被潮湿的雾气打湿了,暗示这样的阴雨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瘴霾"指南方潮湿的雾气。
全诗妙在: 1. 用"龙钟"形容竹子、"狼藉"形容云朵,把景物拟人化,让画面更生动 2. "冷磷"、"奇鸧"这些不常见的意象,营造出独特的阴郁氛围 3. 最后用头巾被打湿这个生活细节,含蓄地表达"这讨厌的雨天又来了"的无奈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好郁闷",而是通过描写雨中扭曲的竹子、杂乱的乌云、诡异的磷火和鸟叫,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压抑。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比直说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