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睢阳故人

少小客游梁,依然似故乡。城池经战阵,人物恨存亡。
夏雨桑条绿,秋风麦穗黄。有书无寄处,相送一沾裳。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离开睢阳(今河南商丘)时与老友分别的场景,充满对故乡的眷恋和战乱后的伤感。

前四句像在说:我从小就在梁地(河南一带)漂泊,早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可如今看着这座经历过战火的城池,想起那些逝去的故人,心里特别难受。这里用"恨存亡"三个字,把战乱带来的伤痛写得特别深刻。

五六句突然转到写景:夏天雨后的桑树绿得发亮,秋风吹过金黄的麦穗。看似在描写田园风光,其实是用美好的自然景物反衬人世的沧桑——庄稼依旧生长,可故人已不在。

最后两句最戳心:想给亲友写信都不知道往哪寄(暗示很多人已离世),只能含着泪和老友道别。一个"沾裳"的细节,把强忍泪水的画面生动呈现出来,比直接写"痛哭"更有感染力。

全诗妙在把战乱创伤藏在日常场景里:用桑条麦穗写时间流逝,用"无寄处"暗示生死相隔,明明没直接写战争多残酷,却让人感受到更深沉的哀伤。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