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珠帘 壬午送灶①
糕甜粥嫩催年事。
年刚被、爆竹今宵催起。
夜雪悄生寒,趁壶觞先醉。
里巷人家争节物,早厨办、一杯香水。
迎岁。
便狮头腊鼓,牛鞭春意。
犹念暮景团圞,自寒扉掩后,锉烟冷腻。
语笑旧儿童,悔枣梨嬉戏。
镜听无人重跪拜,但老去、菱花羞对。
憔悴。
更凭谁说与,那时情味(一作“梦华前记”。此从日记本。)。
年刚被、爆竹今宵催起。
夜雪悄生寒,趁壶觞先醉。
里巷人家争节物,早厨办、一杯香水。
迎岁。
便狮头腊鼓,牛鞭春意。
犹念暮景团圞,自寒扉掩后,锉烟冷腻。
语笑旧儿童,悔枣梨嬉戏。
镜听无人重跪拜,但老去、菱花羞对。
憔悴。
更凭谁说与,那时情味(一作“梦华前记”。此从日记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过年送灶神的场景,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童年欢乐的怀念。
上阕(前半部分)描绘了热闹的年味: - 开篇用"糕甜粥嫩"直接勾起过年美食的记忆,说这些食物都在提醒人们"年关到了"。 - "爆竹今宵催起"生动描写除夕夜鞭炮声此起彼伏的热闹,一个"催"字让年节氛围活了起来。 - "夜雪悄生寒"笔锋一转,在热闹中插入静谧的雪夜,人们用温酒驱寒,形成冷暖对比。 - 接着写街坊邻居都在准备祭品("一杯香水"指祭神用的清水),用"狮头腊鼓""牛鞭春意"这些典型年节元素,渲染出迎新春的喜庆。
下阕(后半部分)转向个人感伤: - "暮景团圞"暗指晚年孤寂,与前面热闹形成反差。寒门紧闭、炊烟冷清,都是孤独的写照。 - 看到嬉戏的孩童,想起自己儿时贪玩("枣梨嬉戏"指孩童游戏),现在只剩后悔。 - "镜听"是古代占卜习俗,这里说没人再行跪拜礼,暗示传统年俗的消失。老人不敢照镜子("菱花羞对"),怕见容颜衰老。 - 最后直接点出"憔悴",说这份复杂心绪无人可诉,只能留在回忆里("梦华前记"指逝去的美好)。
全词妙在: 1. 用"甜糕-夜雪""爆竹-寒扉"等冷暖意象交替,形成强烈对比 2. 从集体狂欢到个人孤独的自然转折,道出岁月无情的永恒主题 3. "悔枣梨""羞对镜"等细节真实动人,让普通人的年关惆怅跃然纸上
就像我们现代人过年时,看着朋友圈的热闹,自己却感觉年味越来越淡,这首词写出了这种古今相通的人生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