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竹

悔教风节动烟霄,总得虚声太寂寥。
长乐五更闻暖吹,钱塘八月听寒潮。
调高巢许终何物,怨入夷齐死不消。
更欲少论惆怅事,昊天无语凤飞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竹子,实际上借竹喻人,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理想人格的坚守。

前两句用竹子比喻清高之士:竹子本可以安静生长,却因追求"风节"(高尚品格)而名声在外,结果只换来空虚的名声和无人理解的孤独。"长乐五更"和"钱塘八月"形成冷暖对比,暗示在权贵聚集之地(长乐宫)听到的都是阿谀奉承,而清高之士(如钱塘潮)只能独自面对寒凉。

中间四句用历史典故抒发愤懑:像巢父、许由这样的隐士,调子再高终究不被世俗认可;像伯夷、叔齐这样坚守气节的人,至死都带着遗憾。这说明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清高之士往往没有好结果。

最后两句转向无奈:想说这些令人失望的事,却发现上天沉默不语,象征贤德的凤凰也已飞远。这暗示社会已失去正气,正直之人无处容身。

全诗通过竹子的形象,揭示了知识分子在现实与理想间的矛盾:既要保持气节,又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作者用通俗的比喻(如"暖吹"比喻奉承话)、鲜明的对比(长乐宫的热闹vs钱塘潮的冷清)和大众熟悉的历史人物,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这种精神困境。诗中流露的,正是每个时代坚持原则的人都会遭遇的孤独与无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