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事平息后的壮阔画面,语言简洁却充满力量感。
前两句"塞北平沙阔,黄河衮底流"勾勒出北方战场的典型景象:广袤的沙漠一望无际,浑浊的黄河在沙地间奔涌。这里用"衮"字形容黄河水流湍急、泥沙俱下的状态,既写实又充满动感。
后两句"征帆才及岸,蛮狄一时收"突然转折,说战船刚靠岸,边境的敌人就迅速撤退了。这里用"才...一时..."的句式,突出军事威慑的立竿见影。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战争过程,而是用结果来反衬军队的强大威慑力。
全诗最妙的是用自然景观的宏大来衬托军事胜利的辉煌。黄河的奔腾与战事的瞬息变化形成呼应,平沙的辽阔暗示着胜利的彻底。短短二十个字,既展现了边塞风光,又暗含对军事力量的赞颂,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释昙密
释昙密(一一二○~一一八八),号混源,俗姓卢,天台(今属浙江)人。年十二去家,师资福道荣。十六圆具,习台教,弃依大慧于径山。后历访名宿,无省发。之泉南教忠求决于晦庵。偶举香严击竹因缘,豁然契悟。即往梅阳,参见妙喜,历四载。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出住苕溪上方,次迁台城、紫箨、鸿福、万年。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诏居净慈。十五年示寂,年六十九。为南岳下十七世,教忠晦庵弥光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十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