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长亭柳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
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
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长亭边的柳树,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离别时的伤感与怀念。

开头两句写长亭边的柳树清新茂盛,树荫一直延伸到灞水边。这里用"濯濯"形容柳树青翠洁净的样子,暗示这是一个经常有人往来的地方。

中间四句是诗中最精彩的部分。诗人用"雨搓金缕细"形容雨中的柳条像被搓揉过的金线般纤细,用"烟袅翠丝柔"写雾气中柔嫩的柳枝,把普通的自然景物写得既精致又生动。后两句由景入情,说送别时看到柳树更添新愁,听到莺啼又想起往日同游的欢乐。

最后两句点出主题:人们总在送别时折柳相赠,可这些柳枝哪能等到深秋呢?这里暗含深意,既写柳枝被折无法长久,也隐喻人生聚散无常,离别总是来得太快。

全诗把柳树与送别紧密结合,用细腻的景物描写烘托离愁别绪,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最妙的是结尾处,通过一个简单的疑问,道出了人生聚散的无常与无奈。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