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描绘山游景象的诗词,下面我们来一起分析它的内容和魅力。
首句“杞山秋高风日好”,描述了作者在杞山游玩的场景,秋天的天气非常好,阳光明媚,空气清新。
第二句“独扶藜杖步晴冈”,描绘了作者独自一人,手持拐杖,在晴朗的山脊上散步的情景。这里的“藜杖”给人一种老者悠然自得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
第三句“达观浮世身如寄”,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看法,他认为人生就像寄居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短暂的、无常的,因此应该豁达地看待生活中的得失和变化。
第四句“任侠当年气自降”,描绘了作者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他有着侠义精神,充满生气和活力,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豪情也逐渐沉淀下来。
第五、六句“云水茫茫去鸟没,烟霞隐隐归樵双”,描写了山水之间的美景,云水茫茫,鸟儿在其中自由翱翔,烟霞朦胧,樵夫归来。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最后两句“清林孤眺坐成晚,遥见疏林明夜缸”,描绘了作者在林中远望的情景,他独自坐在林间,一直看到夜幕降临,远处的疏林在夜晚的灯光下显得明亮。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时光的深深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绪。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游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人生和世界的感悟,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孤独寂寞以及对自然的亲近和赞美。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许相卿
(1479—?)浙江海宁人,字伯台,晚年自号云村老人。正德十二年进士。世宗即位,授兵科给事中。为给事三年,屡上疏言事,尤极言功臣子弟荫官不及中官厮养,皆不听,遂谢病归。嘉靖八年诏养病三年以上不赴都者,落职闲住,遂废。夏言秉政后,招之,谢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