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复惠山小洞

古迹几湮喜复开,九龙佳气若为培。
侵阶细雨苔从长,绕洞新阴竹可偎。
绿径松声千树合,过桥山色一峰回。
耽幽毋乃平生癖,拟办篮舆恣往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惠山小洞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闲适生活的向往。

首联"古迹几湮喜复开,九龙佳气若为培"是说这个古老的景点差点被埋没,现在重新开放让人欣喜,周围的山势像九条龙一样环绕,增添了不少灵气。这里用"九龙"形容山势,既形象又带着吉祥的寓意。

中间两联是整首诗最精彩的部分,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了景点的细节:
"侵阶细雨苔从长"——台阶被细雨打湿,青苔悄悄生长;
"绕洞新阴竹可偎"——新长出的竹子环绕着山洞,绿荫让人想靠近休息;
"绿径松声千树合"——绿树成荫的小路上,松涛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过桥山色一峰回"——走过小桥,山峰的景色突然变换角度。
这些描写调动了视觉(绿径、山色)、听觉(松声)、触觉(细雨、新阴)等多种感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耽幽毋乃平生癖,拟办篮舆恣往来"表达了诗人的心声:沉醉于幽静美景是我一生的爱好,真想准备一顶轻便轿子,随时来这里游玩。"篮舆"是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相当于现在的轿子或滑竿,诗人用这个细节表现了他想常来游玩的决心。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堆砌辞藻,而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平实的描写,传递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像导游一样带着读者游览,又像朋友一样分享自己的感受,读来亲切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