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的闲适生活,充满了宁静淡泊的田园气息。
开篇"岩云掩竹扉,去鸟带馀晖"用两个生动的画面勾勒出山居环境:岩石间的云雾轻轻掩映着竹门,归巢的鸟儿披着夕阳的余晖。这两个意象既点明了时间(傍晚),又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中间四句直白地描写了隐居生活的特点:住在偏僻的地方,生活简单朴素;深山里世俗的烦扰很少。具体的生活细节也很接地气:雨后给花浇水,剪下树叶来补秋天的衣服。这些日常小事展现了隐居者自给自足、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像一个小故事:在野外的渡口遇到打渔人,一起乘着小船,在月光下摇橹而归。这个画面既宁静又温馨,月光、小舟、渔人,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山居晚归图。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像在跟朋友聊天一样,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最真实的生活。它告诉我们:远离喧嚣,简单的生活也能充满诗意。每一句都像一幅小画,连起来就是一卷动人的山居生活图景。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