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觉林寺短暂休息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仕途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写景:作者暂时摆脱了官场俗务("尘襟"),来到觉林寺后感觉神清气爽。这里的竹林、山色和泉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幽的自然画卷。用"乱"字形容泉声,反而更显出生机勃勃的自然趣味。
后两句抒情:作者自谦地说自己为百姓做的实事还很少("安民功浅"),却承受着皇帝的厚恩。现在又要骑着瘦弱的马("羸蹄")赶往下一个任职的地方("古城")。这里透露出一种矛盾心理:既感激皇恩,又对频繁调任感到疲惫,还带着些许未能更好为民办事的愧疚。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将清幽的自然环境与繁忙的仕途形成反差,表达了古代文人在"为官"与"修身"之间的矛盾心理。语言朴实自然,写景生动,抒情真挚,能让读者感受到古代官员的真实心境。
王钦若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北宋初期政治家,宋真宗时期宰相、主和势力代表。王钦若为淳化三年(992年)进士甲科及第。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常丞、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职。澶渊之战时,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与宰相寇准对立,出判天雄军。大中祥符初年,为迎合宋真宗仙道需求,伪造天书,争献符瑞,封禅泰山。他二度为相,被时人称为“瘿相”。天圣三年(1025年)卒,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穆”。因主导编纂《册府元龟》而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