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书舍
白云飞绕秦川山,山中人与云俱閒。
黄金满籯未足贵,贮书万卷不为难。
书日益多心益喜,欲把箕裘遗诸子。
天上楼成忽见招,身后经传竟谁是。
丁宁为语结发人,我死儿存书可亲。
莫言孤寡即消落,当知富贵须辛勤。
妻贤子孝念遗训,下帷读书初发愤。
十载犹闻佔毕声,九霄忽睹鲲鹏运。
虎榜春题姓字香,簪缨曳绂在周行。
乌府争看新锦绣,白云还忆旧山房。
山房书在人已逝,慈颜远隔萦离思。
一望云山更怆神,独宿霜台不成寐。
昨来北阙荷恩荣,褒封应慰倚门情。
郎官追赠贲幽壤,昼绣东来别上京。
上京渐远云渐近,浙水东头是乡郡。
昔年猿鹤骇衣冠,此日风云护门径。
綵衣舞罢望天门,思将忠赤答君恩。
焉能久作林泉客,还欲离家辞白云。
黄金满籯未足贵,贮书万卷不为难。
书日益多心益喜,欲把箕裘遗诸子。
天上楼成忽见招,身后经传竟谁是。
丁宁为语结发人,我死儿存书可亲。
莫言孤寡即消落,当知富贵须辛勤。
妻贤子孝念遗训,下帷读书初发愤。
十载犹闻佔毕声,九霄忽睹鲲鹏运。
虎榜春题姓字香,簪缨曳绂在周行。
乌府争看新锦绣,白云还忆旧山房。
山房书在人已逝,慈颜远隔萦离思。
一望云山更怆神,独宿霜台不成寐。
昨来北阙荷恩荣,褒封应慰倚门情。
郎官追赠贲幽壤,昼绣东来别上京。
上京渐远云渐近,浙水东头是乡郡。
昔年猿鹤骇衣冠,此日风云护门径。
綵衣舞罢望天门,思将忠赤答君恩。
焉能久作林泉客,还欲离家辞白云。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读书人从清贫到显达的人生故事,核心传递的是"知识改变命运"和"家风传承"的力量。
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 山居读书(开头到"下帷读书初发愤") 用"白云绕山"的画面开篇,描写主人公在山中清贫但自在的读书生活。他把藏书看得比黄金珍贵,立志把学问传给子孙。临终前叮嘱妻子:"就算我死了,这些书就是留给孩子的财富",强调"富贵需要勤奋"的道理。
2. 寒窗苦读("十载犹闻佔毕声"到"白云还忆旧山房") 儿子牢记父亲遗训,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取功名("虎榜春题"),穿着官服("簪缨曳绂")时仍不忘山里的旧书斋。这里用"鲲鹏展翅"比喻读书人终于实现抱负。
3. 追忆母亲("山房书在人已逝"到"昼绣东来别上京") 功成名就后思念已故母亲,用"霜台独宿"的失眠夜表现愧疚。直到获得朝廷封赏光宗耀祖,才算报答了父母养育之恩。
4. 忠孝两全(最后八句) 衣锦还乡时,当年山中的猿鹤都惊讶于他的变化。但他不忘初心,既想尽忠报国,又留恋白云书舍的宁静,展现读书人"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
全诗亮点: - 用"白云"贯穿全篇,既是实景又是象征,代表纯洁志向和精神家园 - 对比手法突出:山居清贫vs官场显贵,生前叮嘱vs死后荣光 - 真实感人细节:临终嘱托、失眠思亲、衣锦还乡时动物反应 - 传递正能量:证明读书和良好家风能真正改变命运
这就像一部古代版的"寒门出贵子"励志剧,用诗意的语言告诉我们:真正的传家宝不是金银,而是书籍与勤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