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发留别子湘季弟

行年将七十,客路更三千。
白首留长铗,青山问薄田。
在家同逆旅,随地可栖禅。
避暑知何处,华阳洞口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写给弟弟的告别信,字里行间透着漂泊人生的感慨与豁达。

前四句像一幅自画像:白发老人背着长剑远行,明明都快七十岁了,还要跋涉千里。他自嘲说这把年纪还像年轻人一样带着长剑闯荡,心里却惦记着老家那几亩薄田。这里"长铗"用战国冯谖弹剑的典故,暗示自己仍有未实现的抱负。

中间两句突然豁然开朗:老人家悟透了——其实人生就像住旅馆,走到哪儿都是暂住,只要心境平和,随处都能参禅悟道。这种"心安即是家"的感悟,把漂泊的苦涩转化成了超脱的智慧。

最后两句俏皮地转移话题:说起夏天避暑的好去处,他推荐弟弟去华阳洞。这个结尾看似闲笔,实则巧妙——既冲淡了离别的愁绪,又以神仙洞府的意象暗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全诗就像老人絮絮叨叨的家常话,既有"老骥伏枥"的不甘,又有"随遇而安"的通透,最后落脚在兄弟间温暖的闲谈上。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历经沧桑后的从容,把人生况味说得举重若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