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碣石

碣石送返潮,登罘礼朝日。
溟涨无端倪,山岛互崇崒。
骥老心未穷,酬恩岂终毕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描绘碣石山的诗。碣石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名山之一,这里经常有潮汐和壮观的景象。诗人通过对碣石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诗的首句“碣石送返潮”,描述了碣石山附近的海潮汐现象。潮汐是海洋的一种自然现象,诗人用“送返潮”这个词,形象地展现了潮汐的来回涌动,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感悟。

第二句“登罘礼朝日”,描述了诗人登上罣石山,朝向日出敬礼的情景。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朝阳之美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溟涨无端倪”,描绘了大海的壮阔无边。诗人用“溟涨”这个词,形象地描绘了大海的广阔和波涛汹涌的情景。“无端倪”则表达了大海的深邃和神秘,让人无法窥见其真正的面貌。

第四句“山岛互崇崒”,描绘了碣石山的山岛景色。山岛之间高低错落,互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骥老心未穷,酬恩岂终毕”,是诗人的自我激励和感慨。其中“骥老心未穷”用老马自比,表达了虽然年龄已老,但心态依然年轻,志向依然远大。“酬恩岂终毕”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激之情,认为自己对自然的回报是无穷无尽的,永远不会停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碣石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我激励和感恩之情,展现了诗人的胸怀和志向。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