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汪参军父子

早色初分岭,人烟稍出林。
刺杉千涧立,毛竹一溪深。
远雁霜华去,高峰日气森。
到来询父子,令子隔山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山村的宁静画面,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情味。

开头两句写黎明时分的山岭刚刚亮起来,林间开始升起炊烟,让人感受到山村的苏醒。诗人用"初分"和"稍出"这两个词,生动地表现了天色渐亮、人烟渐起的动态过程。

中间四句集中描写山间景色:密密麻麻的杉树像利剑般矗立在溪涧边,茂密的毛竹让整条溪流显得更加幽深。远飞的大雁披着晨霜离去,高耸的山峰在朝阳下显得格外巍峨。这里用"刺杉"和"毛竹"的比喻,让植物都有了动感,而"千涧立"和"一溪深"的对比,展现出山势的壮阔。

最后两句点出主题:诗人前来拜访汪参军父子,却得知儿子住在山的另一面。这个结尾很巧妙,既交代了来访目的,又通过"隔山阴"这个细节,让人感受到山居生活的特点——虽然同住山中,却也常有山水阻隔。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就像用文字画了一幅水墨画,既有清晨山景的清新,又暗含访友不遇的淡淡惆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传达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