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三首呈郎中机宜

山路入云烟,精蓝沧海边。
崖沙留虎迹,石壁曳蛟涎。
猿啸千山寂,鸟惊半月弦。
忧来非一事,种种上华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老林的壮阔画面,同时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愁。

开头两句"山路入云烟,精蓝沧海边"写的是高耸入云的山路和远处蔚蓝的大海,展现出一幅辽阔的山水画卷。"精蓝"形容海水的颜色特别纯净湛蓝。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山中的景象:"崖沙留虎迹"说沙地上有老虎的脚印,"石壁曳蛟涎"写石壁上似乎有蛟龙爬过留下的痕迹。这两句通过猛兽的踪迹,暗示这是个荒僻危险的地方。"猿啸千山寂"写猿猴的叫声在寂静的群山中回荡,"鸟惊半月弦"说鸟儿被半圆的月亮惊飞。这些描写都突出了山林的幽深寂静。

最后两句"忧来非一事,种种上华巅"是诗人的感慨:我的忧愁不是来自一件事,而是各种烦恼一起涌上心头,就像登上了高高的山顶。这里用"华巅"(高山的顶峰)来比喻忧愁的沉重。

整首诗的特点: 1. 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 2. 用猛兽的踪迹、动物的反应来衬托环境的险恶 3. 最后把抽象的忧愁比作登高的感受,很形象 4. 虽然写的是忧愁,但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象来表达,显得大气磅礴

诗人通过描写深山老林的景象,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内心复杂的愁绪。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让抽象的愁绪变得具体可感,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廉布

宋楚州山阳人,字宣仲,号射泽老农。登进士。高宗绍兴九年授处州录事参军,官至武学博士。以连贵姻坐累,被废终身。后居绍兴,专意于绘事。工画山水及林石,学苏轼几登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