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愚仲和尚

山阴别后道偏腴,海上归来兴不孤。
短杖看云怀鹫岭,扁舟载月度鸳湖。
岂无大士同香饭,会有神龙献宝珠。
老桂吹花应有约,岩前共听白猿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和尚云游归来的闲适生活,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

首联写和尚从山阴修行归来后,佛法更加精深("道偏腴"),虽然独自归来但兴致很高("兴不孤")。这里用"腴"形容佛法深厚,就像肥沃的土地一样滋养人心。

颔联用两个生动的画面展现和尚的生活:拄着短杖看云时想起修行圣地鹫岭,划着小船在月光下穿过鸳湖。这两个画面一动一静,把修行与自然美景完美融合。

颈联转到佛门生活:不仅有高僧("大士")一起用斋饭,还能得到神龙献宝的机缘。这里用日常吃饭和神话传说作对比,既写实又充满佛家神奇色彩。

尾联最有意境:老桂树飘落的花瓣仿佛在约定什么,他们要在山岩前一起听白猿的啼叫。把桂花飘落说成"吹花",把自然景物拟人化,白猿的叫声更添山野之趣。

全诗通过看云、泛舟、吃饭、听猿等生活片段,展现了一位超然物外却又热爱生活的和尚形象。诗人用"短杖""扁舟"等简单物件,"看云""载月"等平常动作,搭配"神龙""白猿"等奇幻元素,在虚实之间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修行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生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