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伤感画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
开篇"堂前春已背人归"用拟人手法,说春天像故意躲着人一样悄悄溜走,让人措手不及。"检点馀光付品题"写诗人试图抓住春天最后的痕迹,细细品味这残留的美景。
中间四句用四个典型意象勾勒暮春图景:弯曲小路上芳草茂盛却让人发愁,小桥截断了飘满落花的溪流——这些本该美好的景物,反而加重了诗人的惆怅。夜晚的月亮不懂人情依旧照耀,黄莺的啼叫本是无心却像在添乱,进一步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结尾两句点明主旨:诗人从残春景象中领悟到许多人生感慨,但再多的感悟也留不住时光,只能眼睁睁看着桃花在雨中凋零老去。这里的"碧桃空老"既是写实景,也暗喻诗人自己的年华老去,充满对生命短暂的叹息。
全诗妙在"以乐景写哀情"——芳草、落花、明月、莺啼本是春日美景,但在诗人笔下都成了伤感的催化剂。这种反差手法让读者更能体会诗人面对时光流逝时那种无力挽留的深切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