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赞颂了李左藏(人名)在乱世中坚守气节的高尚品格。
前四句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朝廷议和时,权贵们设下各种陷阱,连平时自诩清高的人也迷失了本心。这里用"机穽深"(陷阱)暗指官场的黑暗险恶。
中间六句集中刻画主人公形象:他像巍峨高山般挺立,不是不想为国效力,但绝不肯屈膝逢迎。用"岁寒姿"(松柏)比喻他像寒冬中的松树,经得起风霜考验。这种形象与前面"丧其心"的人形成强烈反差。
最后两句表达期许:希望李左藏能成为英才楷模。全诗通过"权门陷阱"与"独立寒松"的对比,突出了在污浊环境中坚守节操的可贵,传递出对正直品格的推崇。语言上善用比喻(高山、松柏),使抽象品格变得具体可感。
袁燮
(1144—1224)庆元府鄞县人,字和叔,号絜斋。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八年进士。调江阴尉。浙西大饥,前往赈恤有方。宁宗即位,为太学正。庆元党禁起,以论去。召为都官郎官,迁司封郎官、国子祭酒。后为礼部侍郎。与丞相史弥远争议和事,被劾罢。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卒谥正献。有《絜斋集》、《絜斋家塾书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