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山水画卷,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山间瀑布的磅礴气势。
首句“谁擘岩扉石窦开”以问句开头,仿佛在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是谁劈开了坚硬的岩石,让山间裂开一道缝隙?这种拟人化的写法让画面充满动感,也引发读者的好奇。
第二句“中流玉水漱苍苔”进一步描写细节:清澈的溪流从石缝中奔涌而出,冲刷着长满青苔的岩石。“玉水”形容水流晶莹剔透,“漱”字则让水流显得活泼有力,仿佛能听到哗啦啦的水声。
第三句“有时卷雪从天下”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用“卷雪”比喻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水流从高处倾泻,白浪翻滚如雪,气势磅礴,仿佛从天而降。这个比喻既形象又富有冲击力。
最后一句“端是源头蓄得来”点明主题:这样壮观的瀑布,正是因为上游积蓄了充足的水源。这里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暗含哲理——伟大的成就往往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准备。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境开阔,通过“劈石”“玉水”“卷雪”等意象,把山间瀑布的灵动与壮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不仅赞美自然奇观,更通过“源头蓄水”的细节,传递出对生命力量的思考,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刻的自然哲理。
吴昌裔
(1183—1240)潼川人,字季永,一字季允。吴泳弟。与兄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研读不倦,后师事黄干。宁宗嘉定七年进士。调眉州教授,揭《白鹿洞学规》以教。累拜监察御史,弹劾无所避。出为大理少卿,以故工部侍郎出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改嘉兴府,历赣、婺州,以宝章阁待制致仕。卒谥忠肃。有《储鉴》、《蜀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