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乡友来

萧萧春夜雨,有客渡江来。
世事攒眉说,乡谈信口开。
晚肴供苦笋,时果荐青梅。
甚欲浇离恨,呼镫拨酒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雨夜,老朋友从远方来访的温馨场景,充满了质朴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前两句"萧萧春夜雨,有客渡江来"就像电影开场:春雨淅沥的夜晚,一位老乡冒雨渡江而来。这个画面立刻让人感受到访客的诚意和主人的惊喜。

中间四句是聊天场景:"世事攒眉说"写他们皱着眉头谈论世间烦恼;"乡谈信口开"又转为用家乡话随意闲聊的轻松。饭桌上摆着时令菜苦笋和青梅,虽然简单却充满季节感,也暗示主人家境普通但待客真诚。

最后两句最动人:主人想借酒消解离愁,赶紧叫人点灯热酒。这个急切的细节,把久别重逢的欢喜和怕客人很快又要离开的不舍,都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全诗妙在用最平常的事物——夜雨、家常菜、土酒、乡音,写出了最真挚的友情。没有华丽辞藻,就像老友聊天一样自然,却让人感受到温暖的人间烟火气。特别是最后热酒待客的急切,把中国人热情好客的传统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