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吊赖秀才墓

篮舆发北门,市尘忽已隔。
一径入寒林,微风动深碧。
不知何代女,树此贞坊石。
郁郁马鞍山,白骨鱼鳞积。
聚此万古魂,草木黯无色。
翁仲立斜阳,白杨卧沙砾。
堂堂少穆公,一代推巨擘。
吾友赖秀才,八年傍窀穸。
凭依得正人,他乡死亦得。
涕泣奠椒浆,鸡酒酬在昔。
薄暮野风吹,纸钱挂松拍。
一鸟下空山,归途日已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马鞍山祭奠友人赖秀才墓的情景,充满了对生死、友情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开篇写诗人坐着竹轿离开北门,远离了喧嚣的市井。穿过幽静的树林时,微风吹动深绿的树叶,营造出肃穆的氛围。路上看到不知哪个朝代留下的贞节牌坊,暗示这里埋葬着许多逝去的灵魂。

马鞍山上层层叠叠的坟墓像鱼鳞般密集,汇聚了无数亡魂,连草木都显得黯淡无光。石人雕像在夕阳下矗立,白杨树倒卧沙地,这些意象烘托出墓地的苍凉。

诗人特别提到林则徐(少穆公)这样的伟人也长眠于此,而他的好友赖秀才已经在这里安息八年。虽然客死他乡,但能与正人君子为邻,诗人认为这也是一种安慰。

最后描写祭奠场景:洒酒祭奠、摆放祭品,傍晚的野风吹动挂在松树上的纸钱。一只孤鸟飞过空山,诗人在夕阳中踏上归途。整首诗通过对墓地景象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