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晓霁山行

早出驿东门,仰见朝日暾。
曈昽初旭忽明灭,四山尚带雨馀痕。
草际烟浮湿不见,乱云巳散俄复屯。
堤边弱柳低不举,沙上轻鸥飞乍翻。
划然风回霁色开,山势回合来如奔。
繇来山灵为我邀芝驾,故遣雨师洒润清郊原。
不者昨晴今却雨,倏忽之间变朝昏。
明晨日观峰头宿,将披若木探天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晨山行的生动画面,语言清新自然,充满动态美感。

开头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诗人清晨走出驿站东门,抬头看见初升的太阳在云层间忽明忽暗,四周山峦还挂着雨后的水痕。这里用"明灭"形容阳光穿透云层的闪烁感,"雨馀痕"三个字就让人看到湿润的山色。

中间八句是精彩的动态描写:草间浮动的雾气还没散去,乱云刚散开又聚拢;堤边柳枝被雨水压得低垂,沙洲上的白鸥突然振翅飞起。最妙的是"风回霁色开"的转折——一阵风突然吹散云雾,群山像奔跑的骏马般在视野中清晰起来。诗人调皮地想象:这一定是山神特意安排雨师清洗山路,好迎接他的到来。

最后四句转入抒情:昨天还晴天今天却下雨,天气变化快得让人捉摸不透。但诗人满怀期待,准备明天登上日观峰,去触摸传说中太阳升起的神树(若木),探寻天地本源。结尾的"探天根"三个字,把普通的登山写出了追寻宇宙奥秘的哲学意味。

全诗最精彩的是对自然瞬息万变的捕捉,把阳光、云雾、山势都写活了。诗人用"忽明灭""俄复屯""乍翻"等词,精准呈现了雨后山景的动态美,最后将眼前景升华为对天地之道的追寻,显得既亲切又深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