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罗浮
浮山自海来,附罗峙为一。
号离明之阳宫,为耀真之阴室。
与茅山而潜通,扪女牛于屹𡿖。
洞穴徵宝衢,海灵纷云术。
十大洞天,此居其七。
于焉逍遥,古多羽客。
安得仙家绿玉杖,拄到峰巅壮游毕。
我所怀兮峰之东,巨人之武留仙踪。
冲虚观外有丹灶,欲往从之云蒙蒙。
我所怀兮峰之西,延祥寺高七星迷。
五百群真会华首,欲往从之道逶迤。
我所怀兮在山北,酥醪观亦葛仙宅。
学道长期谢世缘,欲往从之炼金液。
我所怀兮在山南,长寿观望通天岩,铜龙喑虎守户侧,欲往从之结蒲庵。
我所怀兮山之顶,上界三峰峙若鼎。
石楼聊憩云满身,来往铁桥仙接引。
三千余丈羾天关,八埏三岛一览收全景。
稚川为我师,更遇黄野人。
乞得丹砂诀,洗伐全天真。
毒龙可制害马空,自古圣贤道皆同。
殳基曾此鞭青虹,大还丹转坎离融,吮鼎犬亦飞云中。
罗浮便是仙灵窟,奚必侈谈蓬壶昆阆与崆峒。
号离明之阳宫,为耀真之阴室。
与茅山而潜通,扪女牛于屹𡿖。
洞穴徵宝衢,海灵纷云术。
十大洞天,此居其七。
于焉逍遥,古多羽客。
安得仙家绿玉杖,拄到峰巅壮游毕。
我所怀兮峰之东,巨人之武留仙踪。
冲虚观外有丹灶,欲往从之云蒙蒙。
我所怀兮峰之西,延祥寺高七星迷。
五百群真会华首,欲往从之道逶迤。
我所怀兮在山北,酥醪观亦葛仙宅。
学道长期谢世缘,欲往从之炼金液。
我所怀兮在山南,长寿观望通天岩,铜龙喑虎守户侧,欲往从之结蒲庵。
我所怀兮山之顶,上界三峰峙若鼎。
石楼聊憩云满身,来往铁桥仙接引。
三千余丈羾天关,八埏三岛一览收全景。
稚川为我师,更遇黄野人。
乞得丹砂诀,洗伐全天真。
毒龙可制害马空,自古圣贤道皆同。
殳基曾此鞭青虹,大还丹转坎离融,吮鼎犬亦飞云中。
罗浮便是仙灵窟,奚必侈谈蓬壶昆阆与崆峒。
现代解析
这首《怀罗浮》通过描绘罗浮山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道教文化,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修炼仙术的渴望。下面我来一一解析这首诗的几个主要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
山的外形与传说
诗的开头描述罗浮山的形状,说它好像从海中升起,和旁边的罗山连成一体,被人们称为“离明之阳宫”和“耀真之阴室”。这种说法赋予了罗浮山神秘的色彩,表明它不仅是自然景观,还蕴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底蕴。山上的洞穴与修炼场所
诗人提到十大洞天里,罗浮山有第七位,非常适合仙人修炼。这里描述了各种洞穴、仙人修炼的地方,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如“冲虚观外有丹灶”、“酥醪观亦葛仙宅”,这些都是人们认为仙人炼丹的地方。这些地方都充满了神秘色彩和历史传说,让读者感受到罗浮山的独特魅力。对修炼仙道的渴望
诗人表达了对修炼仙术的渴望,希望拥有“仙家绿玉杖”,去登上山顶,体验一番“壮游”。他具体提到了山的各个方向,都有一些仙人活动过的痕迹,比如山的东面有“巨人之武留仙踪”,西面有“延祥寺高七星迷”,北面有“酥醪观亦葛仙宅”,南面有“长寿观望通天岩”。这些地方都是修炼仙道的好地方。诗人希望去这些地方探索,体验修炼仙道的乐趣。对道教传说的引用
最后,诗人引用了许多道教传说,比如“稚川为我师,更遇黄野人”、“乞得丹砂诀,洗伐全天真”,这些都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环节。诗人还提到了“毒龙可制害马空”、“大还丹转坎离融”,这些都是道教的修炼方法和理论。通过引用这些传说,诗人表达了他对修炼仙道的向往,以及对道教文化的深厚理解。对罗浮山的赞美
最后,诗人总结说:“罗浮便是仙灵窟”,表明罗浮山是修炼仙道的圣地,这也呼应了整首诗的主题。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传说,描绘了罗浮山的自然美景和道教文化,表达了诗人对仙道修炼的向往和对罗浮山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