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三首 其三
芷云深,蘋梦浅,草阁枕孤渚。
镜槛平波,波上有鸥住。
微茫几点烟螺,两三沙雁,红画出、冷斜阳暮。
寻好句。
分明一段荒寒,芦白卷凉雨。
圆泖湖边,相约伴渔父。
湘弦弹瘦秋花,水仙都醒,唤小艇、载将愁去。
镜槛平波,波上有鸥住。
微茫几点烟螺,两三沙雁,红画出、冷斜阳暮。
寻好句。
分明一段荒寒,芦白卷凉雨。
圆泖湖边,相约伴渔父。
湘弦弹瘦秋花,水仙都醒,唤小艇、载将愁去。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秋日黄昏的萧瑟画面,充满了孤独与愁绪。
上片写景: 开篇用"芷云"(香草般的云)、"蘋梦"(浮萍般的梦)这类轻柔意象,暗示一种缥缈的愁思。草阁孤零零地建在水边,平静的水面倒映着栏杆,鸥鸟栖息其中。远处隐约可见几座青山(烟螺),两三只沙雁飞过,在夕阳的红色余晖中显得格外清冷。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水墨画般的黄昏景象。
下片抒情: 诗人想寻找好诗句来表达眼前景色,却发现这片荒凉景象本身就充满诗意。白色的芦苇在冷雨中飘摇,诗人想象自己在圆泖湖边(上海松江一带),与渔夫为伴。弹奏的琴声让秋花都显得消瘦,水仙花似乎也被惊醒。最后诗人想叫一艘小船,把满怀愁绪都载走,这个结尾既浪漫又带着无奈。
全词特点: 1. 用大量水乡意象(孤渚、平波、鸥鸟、芦苇等)营造空灵意境 2. 色彩运用巧妙(红画、白芦)增强画面感 3. 将愁绪具象化,最后"载愁"的想象新颖动人 4. 通过清冷的自然景物,委婉表达内心的孤寂
这首词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把江南秋日的清冷与诗人内心的惆怅完美融合,读来令人感受到一种含蓄而悠长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