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七律四首 其二

玉露秋凋叶尚存,藤梢橘刺傍颓垣。
非关蠹蚀萧萧影,似带鹅溪淡淡痕。
半树残阳峰顶寺,一林寒月渡头村。
金丸莫遣频抛却,零落霜条剩沁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萧瑟又带着诗意的画面,通过落叶、老墙、残阳等意象,传递出时光流逝与生命坚韧交织的复杂情感。

前两句写深秋寒露中树叶凋零却未落尽的景象,藤蔓和带刺的橘枝缠绕在破败的墙头。"蠹蚀"(虫蛀)和"鹅溪"(传说中产名绢的地方)这两个典故用得巧妙,说枯叶的纹路不像虫蛀的痕迹,倒像名绢上淡雅的纹路,把衰败之物写出了艺术美感。

中间两句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展现黄昏到月升的场景:残阳照在寺庙的树梢,寒月笼罩渡口村庄。"半树"和"一林"的对比,把空间层次拉开,寺庙的静谧与渡口的烟火气形成反差。

最后两句突然转入抒情,劝人别把金丸(暗指钱财或珍贵之物)随意抛弃,因为就算是被霜打过的枝条,也能成为"沁园"(代指雅致园林)。这里藏着人生智慧:看似衰败的事物,只要懂得珍惜,依然能创造美好。全诗把寻常秋景写得既真实又超脱,衰败中见生机,平淡处显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