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驰回潮快晤用还湖韵
庭空若披素,独坐沐月晖。
忽报青鸟至,总辔之子归。
距跃身插翼,欲迎怯转微。
忆别愁历历,思卿雨霏霏。
人海知无涯,萍水偶一依。
心关藉此叩,犹得再启扉。
后会知何年,初意愿不违。
寄语月暂留,光景毋急推。
忽报青鸟至,总辔之子归。
距跃身插翼,欲迎怯转微。
忆别愁历历,思卿雨霏霏。
人海知无涯,萍水偶一依。
心关藉此叩,犹得再启扉。
后会知何年,初意愿不违。
寄语月暂留,光景毋急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月夜独坐时,突然收到故人归来消息的复杂心情,充满惊喜、忐忑与深情。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情感层次:
1. 月夜静候(前四句)
庭院空荡像铺着白纱,独自坐着沐浴月光。突然收到书信(青鸟指信使),说心上人正骑马归来。这里用"披素"形容月光,用"沐"字表现月光温柔,画面感很强。
2. 矛盾心理(中间八句)
"距跃身插翼"这个动作描写特别生动——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像要长出翅膀飞过去,但真要迎接时又害羞起来。接着用雨天思念的回忆,对比现实中偶然重逢的珍贵,就像大海里两片浮萍相遇。最动人的是"心关藉此叩"——紧闭的心门终于被这次重逢叩开。
3. 深情挽留(最后四句)
明知未来难再聚,只求最初的心意不变。最温柔的是对月亮说话:求月光慢些走,让这美好时刻多停留。这种向月亮"撒娇"的写法,把依依不舍的心情表现得格外真挚。
全诗妙在:
- 用"插翼""叩扉"等动态词把抽象情绪写活
- 月光贯穿全诗,从开始的"披素"到结尾的"暂留",形成情感纽带
- 矛盾心理刻画真实,从狂喜到害羞再到不舍,层层递进
就像看一部微电影:月光庭院中的独坐者,接到信后手足无措的样子,最后抬头请求月亮定格时光的画面,都浮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