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隐居终南山的生活,表达了对清净自在的向往。
前两句写终南山的景色:在关内就能望见终南山,寒冷的翠色层层叠叠直指天空。用"寒翠"和"空虚"营造出清冷高远的意境。
中间四句写僧人的生活:在这个开明的时代,谁会去招揽隐士呢?深秋时节他自己选择了隐居。夜晚晴朗时对着山洞的月光吟诗,清晨在溪边采摘野菜做饭。通过"吟洞月""饭溪蔬"这些细节,展现僧人简朴自然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是感慨:从此以后要避开名声,应该不会再收到朝廷的征召文书了。"嫌名出"表明他刻意远离世俗名利,"无入阙书"说明他决心彻底隐居。
全诗用简洁自然的语言,描绘出终南山的清幽环境和隐士的淡泊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诗中"寒翠""洞月""溪蔬"等意象都充满山林气息,整体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释文兆
释文兆,闽(今福建)人(《湘山野录》卷中)。一作南越人。九僧之一(《清波杂志》卷一一)。今录诗十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