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顾子达见寄

江上去年来辟寇,无家归路转凄迷。
桃花柳絮当三月,瘴雨蛮烟似五溪。
直见荒台麋鹿走,可怜无树凤凰栖。
读书支子桥边宅,瓦砾伤心暗蒺藜。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战乱后诗人回到故乡,看到家园被毁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前两句讲诗人去年为躲避战乱离开家乡,如今回来却发现无家可归,连回家的路都变得陌生凄凉。用"江上"点明漂泊,"凄迷"二字特别传神,既写道路难辨,又写心情迷茫。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描写眼前惨状:本该是三月桃花柳絮的美景,现在却像蛮荒之地的瘴雨蛮烟(用"五溪"这个偏远蛮荒之地作比);过去繁华的地方如今野鹿乱跑("荒台麋鹿"用典暗指国家衰败),连凤凰都找不到栖息的树木(暗指贤士无处安身)。这些画面形成强烈反差,突出战乱的破坏力。

最后两句聚焦到自己的书斋:支子桥边的宅院只剩瓦砾,地上长满扎人的蒺藜。"伤心"二字直接点明心情,"暗蒺藜"的"暗"字用得巧妙,既写杂草丛生的阴暗景象,又暗示内心的隐痛。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用麋鹿、凤凰、蒺藜等意象,把战乱后的荒芜景象和盘托出。没有直接写战争多惨烈,但满目疮痍的细节描写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无力感。语言看似平实,但每个意象都经过精心选择,既有画面感又含深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