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禅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凡俗、自由自在的修行境界,用生动的画面传递深刻的禅理。
前两句"宝座既登,清风四起"就像在说:当修行者达到觉悟的高度(登上宝座),自然就会感受到心灵的通透清爽(清风四起)。这里的"清风"既是真实的自然现象,也象征着开悟后内心的澄明。
中间四句用三个具体场景展现禅者的境界:"要津把断"是说掌握了修行的关键,能阻断世俗烦恼;"凡圣俱亡"指超越了凡俗与神圣的二元对立;"放一线道,别露风规"则像在说:虽然修行要严守戒律(风规),但也要懂得灵活变通(放一线道)。
最后两句像在对有慧根的修行者说话:真正明眼的禅者(具眼禅人),可以自由运用这些方法(一任施设)。这里强调禅宗"随方就圆"的智慧,反对死板教条。
全诗用登高、把关、放行等日常动作作比喻,把抽象的禅理说得生动可感。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既严谨又自在的修行态度——既要守住根本,又要保持灵活,这种平衡的智慧对现代人的生活也很有启发。
释道宁
释道宁(一○五三~一一一三),俗姓王,歙溪(今安徽歙县)人。祝发蒋山泉禅师,依雪窦老良禅师。踰二年,遍历丛林,参诸名宿。晚至白莲,参五祖法演禅师,顿彻法源。徽宗大观中,住潭州开福寺。政和三年卒,年六十一。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法演禅师法嗣。《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一百三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