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由几组精致的画面拼贴而成,每一句都像一幅独立的水墨小品,共同勾勒出苍茫寂寥的山水意境。
"栈踏猿声暮"和"江看剑影秋"这两句,用声音和光影构建出蜀道的险峻。傍晚栈道上回荡着猿啼,江面倒映着剑影般的秋光,既点明送别友人去蜀地的主题,又暗示旅途的孤寂。猿声与剑影的搭配尤其巧妙,一个代表自然野性,一个象征人间锋芒。
"僧老白云上"和"磬寒高鸟边"描绘超脱尘世的禅意。老僧与白云为伴,清越的磬声飘到飞鸟的高度,这种高空意象让人感受到修行者远离俗世的清净。特别用"寒"字形容磬声,既写声音的清脆,又暗含修行生活的清苦。
"心已同猿狖"两句展现隐士心态。心像山猿般野性自在,自然就听不到人间是非。这里用猿猴的自由对比世俗的纷扰,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行人渡流水"和"白马入前山"是动态的离别画面。行人涉水、白马入山的背影,不写离别却尽显离别,留白的处理让读者自己想象送别时的目光追随。
最后两句"秋深雪满黄金塞,夜夜鸿声入汉阳"突然拉开时空尺度。边塞秋雪与夜夜雁鸣形成壮阔的边关图景,"黄金塞"的辉煌与"鸿声"的苍凉形成反差,汉阳的指向暗示着征人思乡的永恒主题。
全诗像一组蒙太奇镜头,从送别场景切换到修行画面,再跳到边关远景,表面写景实则写情。每个片段都带着中国画般的留白,让读者在山水云雾、猿啼雁声中,自己体会那些没说出口的离愁、超脱与乡思。最妙的是所有意象都带着秋寒的质感,共同构成清冷孤高的整体氛围。
潘咸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一作潘诚,又作潘成。与诗人喻凫有交往,当是文宗时人。凫《送潘咸》诗云:“时时赍破囊,访我息闲坊”,则咸当为一贫寒士子。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六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能诗,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清奇雅正主”之及门,并称引其“僧老白云上,磬寒高鸟边”、“栈踏猿声暮,江看剑影秋”等句。《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潘咸集》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6首、断句若干。《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