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窗听雨

一炷夜香清,挑灯听雨声。
虽然添客梦,却可助诗情。
泽沁兰心重,泥酥笋角萌。
山行频有约,日日候晴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雨夜独处的闲适心境,通过细腻的感官体验展现了自然与诗意的交融。

前两句"一炷夜香清,挑灯听雨声"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点燃的香散发出清淡的气息,诗人在灯下静静聆听雨声,这种简单的生活场景却透露出内心的平和。

中间四句写出了雨夜的双重感受。虽然雨声让人难以入眠("添客梦"),但却激发了创作灵感("助诗情")。接着用"兰心重"形容被雨水浸润的兰花,用"笋角萌"描绘春笋破土而出的生机,这两个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春雨滋润万物的力量。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对晴天的期待。虽然享受雨夜的闲情,但心中仍惦记着与朋友相约的山行,天天盼望着天气放晴。这种矛盾心理让诗歌更显真实可爱。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将听雨、作诗、观景、盼晴这些生活片段巧妙串联,展现了古人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美、创造诗意的智慧。特别是对雨夜感受的辩证描写(既影响睡眠又激发诗情),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化俗为雅"的生活情趣。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