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朱氏小隐园

吾闻滑稽儿,避世向金马。
刈草吉云乡,探凤芳⑴城野。
斯人玩世耳,岂必蒿庐下。
墙东本侩牛,君平盖卜者。
朝市亦堪隐,山林实潇洒。
君居占深源,境物粲可写。
老桧上干云,孙桐已拱把。
雨窗修竹响,风磴寒泉泻。
此翁少年日,射巧如注瓦。
百金装宝刀,千金买流赭。
晚歌紫芝曲,情性妙陶冶。
蒲履谷皮巾,何取绶若若。
嗟予亦旷荡,与世自藞苴。
方期访桃源,更欲结莲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由洒脱、远离世俗纷扰的向往。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用典:诗人提到古代一些著名的隐士(如"滑稽儿"),他们用幽默或智慧避开官场,选择隐居。这说明隐居不一定要住在茅草屋里,真正的隐逸是一种心境。

2. 描写隐居环境:诗中用生动的画面描绘了隐士居住的地方——高大的老桧树直插云霄,小梧桐树已经长得有手腕粗,雨打竹叶的声音,山间清泉流淌。这些自然景物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

3. 隐士的人生转变:这位隐士年轻时也曾追求功名("射巧如注瓦"指擅长射箭),花费重金置办装备(宝刀、颜料)。但晚年却唱着隐士的歌谣("紫芝曲"),穿着朴素的草鞋和树皮头巾,完全不在意官场的绶带荣誉。

4. 诗人自我表达:最后诗人说自己也是个放荡不羁的人,与世俗格格不入。他向往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样的地方,也想加入隐士们的"莲社"(佛教隐居团体)。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对比手法展现从追求功名到向往隐逸的转变 - 通过具体景物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隐居生活的美好 - 表达了看透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 语言生动形象,如"老桧上干云"让人仿佛看到高耸入云的古树

诗人告诉我们:真正的隐逸不在于住在哪里,而在于心境。即使身处繁华都市,只要保持超脱的心态,也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这种思想对现代人如何在忙碌生活中保持内心平静,依然很有启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