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一章

恭闻帝里生灵沼,应报明君鼎业新。既协翠泉光宝命,
还符白水出真人。此时舜海潜龙跃,此地尧河带马巡。
独有前池一小雁,叨承旧惠入天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的是皇帝龙池边的景象和历史典故,充满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美好的祝愿。

诗的第一句“恭闻帝里生灵沼,应报明君鼎业新”意思是,听说皇帝所在的城市里有一个美丽的池塘,这象征着明君治理下的繁荣和兴盛,新君登基的消息应该要让这个池塘变得更加美丽。

接下来的两句“既协翠泉光宝命,还符白水出真人”描绘的是池塘的美丽景色和深深的寓意。翠泉的光芒与宝命相呼应,象征着圣明君主的到来,而白水的出现则像是真人的降临,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象征意义。

“此时舜海潜龙跃,此地尧河带马巡”中的舜和尧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君主,他们象征着智慧与道德的典范。舜海潜龙跃,是说像舜这样的圣君,就像沉在水下的龙一样,等到时机成熟就会腾飞而出;尧河带马巡,是说像尧这样的圣君,会亲自巡视河岸,关心民生。

最后两句“独有前池一小雁,叨承旧惠入天津”则描写了一只小雁,它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祝福。这只小雁在池塘中生活,并接受了这片池塘的恩惠,现在它飞向了天津(可能是指京城或有特殊地理位置的地方),继续传递这片池塘的吉祥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描绘池塘、祥瑞之物和圣明君主的形象,表达了对新君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

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721年(开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