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在夸赞明代文人李梦阳(号空同)的诗歌成就,同时暗讽了另一位文人钱谦益(号受之)。全诗用大白话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句说李梦阳写了上千首爱国忠君的诗——这是夸他像杜甫(少陵)一样关心国家大事。第二句直接点明李梦阳确实学到了杜甫的真传。第三句用"渡河擘海"这种夸张的比喻,说李梦阳写诗气势磅礴得像能劈开山河大海。最后一句突然转折,说这些本事让江南的钱谦益嫉妒死了——这里"妒杀"是夸张说法,暗指钱谦益虽然也有文名,但比不上李梦阳的格局。
全诗妙在两点:一是用"渡河擘海"这种视觉冲击力强的画面感,把抽象的诗歌才华形容得特别生动;二是结尾突然甩出个"钱受之",像相声的"抖包袱",在赞美李梦阳的同时顺手讽刺了他的文坛对手,读起来特别有爽感。这种明夸暗贬的手法,既展现了李梦阳的文学地位,也透露出当时文人圈子的微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