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卫青牧猪奴,樊哙屠狗辈。
一朝遇主知,崛起居大位。
赫赫著战功,英雄固无对。
天生鲜弃才,何分贱与贵。
淮阴非汉高,毋乃亡将类。
李绩非唐太,不过群盗队。
豪杰自殊众,要在人鼓吹。
卞和得连城,荆山反堕泪。
伯牙死钟期,有琴亦且碎。
人生天地间,荣枯皆际会。
躁进以干时,声名必狼狈。
倒行而逆施,难免遭谗废。
狗苟共蝇营,谁人吐肝肺。
士生不逢辰,毋宁甘隐晦。
伯夷圣之清,柳下谥为惠。
穷途有何常,韦弦各异佩。
智哉范大夫,心灵复眼锐。
沼吴方归来,功成身便退。
一舸任往还,沉沉终日醉。
五湖烟雨深,越王空鸟喙。
一朝遇主知,崛起居大位。
赫赫著战功,英雄固无对。
天生鲜弃才,何分贱与贵。
淮阴非汉高,毋乃亡将类。
李绩非唐太,不过群盗队。
豪杰自殊众,要在人鼓吹。
卞和得连城,荆山反堕泪。
伯牙死钟期,有琴亦且碎。
人生天地间,荣枯皆际会。
躁进以干时,声名必狼狈。
倒行而逆施,难免遭谗废。
狗苟共蝇营,谁人吐肝肺。
士生不逢辰,毋宁甘隐晦。
伯夷圣之清,柳下谥为惠。
穷途有何常,韦弦各异佩。
智哉范大夫,心灵复眼锐。
沼吴方归来,功成身便退。
一舸任往还,沉沉终日醉。
五湖烟雨深,越王空鸟喙。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历史人物的故事,探讨了人才与机遇、功名与隐退的人生哲理。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八句)用卫青、樊哙等出身低微却建功立业的故事,说明英雄不问出身的道理。就像养猪的卫青、杀狗的樊哙,遇到明主后都能成为一代名将,强调才能比出身更重要。
第二部分(中间十二句)通过韩信、李绩等名将的遭遇,揭示人才需要伯乐赏识的现实。卞和献玉、伯牙碎琴等典故,比喻怀才不遇的痛苦。诗人提醒:人生成败取决于机遇,强求功名反而容易招祸,投机钻营更会失去本心。
第三部分(最后十句)提出处世智慧。建议生不逢时不妨学伯夷、柳下惠保持操守,并特别推崇范蠡的明智——他帮越王复仇后立即隐居,驾着小船醉卧五湖,看透越王只能共患难的本性。这里用"鸟喙"形容越王刻薄寡恩,反衬范蠡急流勇退的清醒。
全诗核心是"机遇决定成败,智者懂得进退"。用大家熟悉的历史故事作比喻,既生动又有说服力。特别是结尾范蠡的例子,把"功成身退"的智慧写得极具画面感:烟雨朦胧的湖面上,醉卧小舟的智者,与岸上尖嘴猴腮的君王形成强烈对比,给人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