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吟
高如孔父之登泰山巅,低如李斯之凿骊山底。
高复高兮山出云,低复低兮石沉水。
低复高兮柔枝春鸟栖又飞,高复低兮日之方中能几时。
听我高低吟,日之方中能几时。
不为蔬食饮水之孔父,而为籀碑篆玉之李斯。
高低吟,知不知。
高复高兮山出云,低复低兮石沉水。
低复高兮柔枝春鸟栖又飞,高复低兮日之方中能几时。
听我高低吟,日之方中能几时。
不为蔬食饮水之孔父,而为籀碑篆玉之李斯。
高低吟,知不知。
现代解析
这首《高低吟》用对比手法探讨人生起伏,核心思想是:人生有高光也有低谷,但辉煌难持久,务实比虚名更重要。
全诗用三组对比展开: 1. 用孔子登泰山(高)对比李斯修皇陵(低),说明人生有不同选择。孔子代表精神追求,李斯代表现实功业。
2. 用自然现象比喻人生无常:高山会生云(盛极转衰),石头会沉水(低谷难避),树枝上的鸟会飞走(美好易逝),正午太阳很快西斜(辉煌短暂)。
3. 最后点明态度:不学孔子安贫乐道(吃粗粮喝冷水),宁学李斯做实事的才能(刻碑篆玉)。这是对务实精神的肯定,暗示与其追求虚名,不如留下实际成就。
诗的魅力在于: - 用登山/修陵、云/水、飞鸟/落日等常见事物,把抽象的人生哲理讲得生动 - "日之方中能几时"重复出现,像警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结尾的反常规选择(不捧孔子而赞李斯),打破传统认知,引发思考
本质上,这是首劝世诗:提醒人们辉煌短暂,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高",不如在"低"处踏实做事,留下真正有价值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