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水西袁子英憩余寓所有怀玉山匡山云台以端字为韵
兰若清溪曲,苔蹊宿雨乾。
闭门书自展,扣竹客相看。
莲社容沽酒,松房可挂冠。
风流成雅会,慷慨失幽欢。
日落江声急,山空玉气寒。
桃源人已去,柳径菊初残。
簪盍宾朋集,田收秫米宽。
郑庄元好客,陶令独辞官。
诗意迂辛好,才追短李难。
交游敦道义,出处共盘桓。
昨日山行乐,连朝兴未阑。
孙登啸绝响,灵运屐宁刓。
眺远欣情豁,临深怯股酸。
石奇祥凤舞,池碧老蛟蟠。
曲磴与频憩,苍崖向欲刊。
披烟行荦确,拂雪到㠝岏。
岩橘黄登俎,畦菘绿在盘。
空迂长者辙,真具腐儒餐。
聚合惊云散,睽离见月团。
鹿鸣还自咏,流水不成弹。
鸿雁啼荒浦,凫鸥落暮滩。
冲襟聊一写,搔首睇云端。
闭门书自展,扣竹客相看。
莲社容沽酒,松房可挂冠。
风流成雅会,慷慨失幽欢。
日落江声急,山空玉气寒。
桃源人已去,柳径菊初残。
簪盍宾朋集,田收秫米宽。
郑庄元好客,陶令独辞官。
诗意迂辛好,才追短李难。
交游敦道义,出处共盘桓。
昨日山行乐,连朝兴未阑。
孙登啸绝响,灵运屐宁刓。
眺远欣情豁,临深怯股酸。
石奇祥凤舞,池碧老蛟蟠。
曲磴与频憩,苍崖向欲刊。
披烟行荦确,拂雪到㠝岏。
岩橘黄登俎,畦菘绿在盘。
空迂长者辙,真具腐儒餐。
聚合惊云散,睽离见月团。
鹿鸣还自咏,流水不成弹。
鸿雁啼荒浦,凫鸥落暮滩。
冲襟聊一写,搔首睇云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山林的文人雅集图,通过几个层次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1. 环境与心境
开篇用"清溪""苔径"等意象勾勒出雨后山寺的幽静,像一幅水墨画。主人公开门读书、竹下会客的日常,传递出远离尘嚣的自在感。"莲社沽酒""松房挂冠"这些典故,暗示了主人公向往陶渊明式的隐逸生活。
2. 雅集之乐
诗中详细描写了朋友聚会场景:新收的粮食酿成酒,宾主尽欢。用郑庄公好客和陶渊明辞官的典故,对比展现主人公既享受交友之乐,又保持清高品格的双重心态。"辛李"指辛弃疾和李白的文风,体现他们对豪放诗风的追求。
3. 山水之趣
后半段像一组山水镜头:夕阳江声、奇石碧潭、橘黄菜绿,充满山林野趣。特别生动的是"临深怯股酸"这句,写面对深渊时腿发软的体验,让超脱的隐士形象瞬间接地气。雪中登山的细节,更显文人探险自然的雅兴。
4. 聚散无常
结尾笔锋一转,用鸿雁、野鸭等意象渲染聚散离合的惆怅。最后"搔首望云"的定格画面,把文人那种既享受当下,又对理想世界充满向往的矛盾心理,表现得含蓄而深刻。
全诗的魅力在于:
- 用生活化场景(喝酒、种菜、登山)展现高级精神追求
- 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水乳交融
- 豪放聚会与孤独沉思形成张力
- 典故运用自然如白话,历史感与现代感并重
就像观看一部古代文人纪录片,既有山水美景,又有鲜活的人物互动,更藏着知识分子对精神自由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