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头钱

富莫富于杖头钱,贫莫贫于严道之铜山。
铜山铸钱万万千,到头不得名一钱。
杖头百钱真我有,取自杖头且沽酒。
今日百钱今日醉,得钱沽酒常酣睡。
君不见何曾一日食万钱,便欲下箸心茫然。
洛阳离乱救不得,纵饶沽酒无颜色。
眼看荆棘埋铜驼,钱乎钱乎奈若何(为守财虏棒喝也。后半所见尤大。)?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讽刺了守财奴的愚蠢,歌颂了及时行乐的豁达人生。

前半部分通过"杖头钱"和"铜山"的对比:挂在手杖上的零钱虽然少,却能随时买酒享受;而拥有铜矿的富豪(严道铜山是汉代邓通的典故)虽然能铸千万钱,死时却带不走一文。这里用夸张的对比说明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道理。

后半部分用晋代富豪何曾的典故深化主题:何曾吃饭要花万钱,面对美食却提不起筷子,暗示守财奴即使有钱也不会享受。接着描写洛阳战乱时,有钱也买不到好酒,暗指乱世中钱财更无用。最后"荆棘埋铜驼"用西晋灭亡时铜驼埋没在荒草中的典故,感叹钱财在历史变迁中毫无意义。

全诗像一记警钟,用幽默夸张的对比和深刻的历史典故,告诉人们:与其做守财奴,不如像挂着零钱买酒的洒脱之人那样活在当下。这种看透金钱本质的智慧,放在今天依然发人深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