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山
卦山交山阳,孤峰独崔嵬。
下眺一气中,棱棱露岩崖。
森如六爻列,错若诸卦排。
我来正雪霁,寒空无纤埃。
群峰皎练明,万柏攒一苔。
远见介山巅,干霄白皑皑。
近瞩交城城,微茫辨楼台。
文峪下西溪,汾川自东来。
连山走黄河,屏扆却抱回。
谁言万家县,形势亦壮哉!
守险在良牧,济世须雄才。
利铁锢穷岩,健马嘶风哀。
刘渊亦何人,石匣为之开。
苍天不可问,浩歌舒远怀⑴。
下眺一气中,棱棱露岩崖。
森如六爻列,错若诸卦排。
我来正雪霁,寒空无纤埃。
群峰皎练明,万柏攒一苔。
远见介山巅,干霄白皑皑。
近瞩交城城,微茫辨楼台。
文峪下西溪,汾川自东来。
连山走黄河,屏扆却抱回。
谁言万家县,形势亦壮哉!
守险在良牧,济世须雄才。
利铁锢穷岩,健马嘶风哀。
刘渊亦何人,石匣为之开。
苍天不可问,浩歌舒远怀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卦山雪后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写景部分(前16句):
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卦山的地形特点——像八卦爻象一样错落排列的山峰。雪后天晴时,群山像洁白的丝绢,柏树像聚集的青苔。远景近景交替:远处能看到介山白雪覆盖的山巅,近处能隐约辨认交城的楼台。两条河流(文峪和汾川)在山脚交汇,山脉连绵直至黄河,形成天然屏障。这些描写既展现了卦山的雄伟险峻,又突出了雪后景色的纯净通透。
2. 抒情议论部分(中间4句):
诗人由景生情,赞叹这个小县城地理形势的险要,认为守住这样的险要之地需要贤能的官员,治理乱世更需要杰出人才。这里从写景自然过渡到对现实的思考。
3. 历史感慨部分(最后4句):
诗人联想到历史上刘渊(匈奴汉国建立者)在此地打开石匣的传说,暗喻天下兴亡的不可预测。最后以"苍天不可问"的感慨作结,只能通过放声歌唱来抒发胸中远大的抱负,流露出一种面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豪情。
全诗特色:
- 比喻新颖:用八卦爻象比喻山形,用"皎练"比白雪群山,用"攒苔"比万柏
- 层次分明:由远及近的视角转换,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思考
- 情景交融:壮丽景色引发对历史、现实的深刻思考
- 语言生动:"棱棱""皑皑"等叠词增强了画面感
诗人通过描绘卦山雪景,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借景抒怀,表达了对治国理政的见解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登山则情满于山"的典型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