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高山松竹的壮阔画面,同时暗含人生感悟。
前四句写景: 庐山高耸入云,松林如海浪般呼啸千里。竹影在风中摇曳,仿佛在空中长啸。云雾半遮着悬崖上的楼阁,宛如给它披上了纱帐。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空灵、超脱的意境。
后四句抒情: 诗人感叹人生际遇——纵然最终能参透真理("消沮终入室"),却难遇知音("契阔莫相遭")。就像明明知道乳汁能滋养生命("湩"指乳汁),却还是忍不住为失去它而痛哭。这里用婴儿断奶的比喻,表达人对真理既向往又难以把握的矛盾心理。
全诗通过高山云雾的缥缈景象,隐喻求道之路的艰辛与孤独。寒山体特有的直白语言和哲理思考,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