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秋夜图景,充满空灵孤寂之美。
前两句写景:层叠的青山构成壮阔的景观,幽深的水潭蜿蜒曲折。"足浩观"说明山势足够形成震撼的视觉效果,"借幽蟠"形容水流像龙蛇般盘绕在深潭中。这里用"借"字很巧妙,仿佛水波是暂时借用这片幽谷来舒展身姿。
后两句由景入情:秋声(风声、虫鸣、落叶声等)整夜不停歇,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这些声音摇动着夜空,让高悬的孤月都透出寒意。"摇荡九天"是夸张手法,声音竟然能撼动整个夜空;"孤月寒"既是实写月光清冷,也暗含诗人内心的孤寂。
全诗妙在: 1. 动静结合 - 静止的青山与流动的水波、持续不断的秋声形成对比 2. 以小见大 - 通过"一夜秋声"这个细节,带出整个天地间的苍茫 3. 情景交融 - 最后"孤月寒"既是景物描写,也是情感投射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幽蟠""不得住""孤月寒"等词语,自然流露出一种身处世外的孤独感,以及对永恒自然之美的赞叹。读来能感受到深山秋夜那种既壮阔又清冷的独特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