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素天分雁轸。
话梦影扬州,月痕初晕。
情波寄兰讯。
又鱼笺唾湿,麝煤心印。
琴歌兴引。
且漫说、游踪未准。
但匆匆、侧帽吟来,输与旧时青鬓。
还问。
双藤在否,络架扶墙,几番红褪。
交枝翠隐。
苍藓路,有谁认。
怕幽禽忘了,花魂清瘦,却道栖香正稳。
倚黄昏、栏角尖风,峭寒自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瑞鹤仙》以细腻婉约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追忆往昔、感怀时光的文人形象。全词通过一系列精巧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孤寂的复杂心境。

上阕开篇用"素天分雁轸"营造秋日氛围,大雁南飞暗示离别。主人公回忆扬州往事,像月光般朦胧美好。"情波寄兰讯"写他试图通过书信传递思念,但"鱼笺唾湿"暗示写信时的伤感。琴声勾起游历的回忆,而"侧帽吟来"的潇洒姿态,已不及当年青春年少时的风采。

下阕转入对旧居环境的追问。"双藤在否"三句写爬墙的藤蔓几度花开花落,暗示时光流逝。青苔小径无人问津,暗示故人离散。最妙的是"怕幽禽忘了"三句,担心连鸟儿都忘了这里曾经的花香,实际是怕自己被遗忘。结尾"倚黄昏"三句,写主人公独自忍受寒风,将孤寂感推向高潮。

全词特色在于: 1. 善用自然景物(雁、月、藤、苔)烘托情感 2. 通过今昔对比展现时光无情 3. "怕幽禽忘了"的拟人手法新颖别致 4. 结尾的孤寒画面极具感染力

词中流露的不是激烈的悲痛,而是一种淡淡的、挥之不去的惆怅,这种含蓄的伤感反而更能引发读者共鸣。作者用精巧的笔法,把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怀旧之情,写得既唯美又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