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白鹭在黄昏时分悠然栖息的画面,充满了宁静的诗意。
前两句"遥空几见落斜行,多在萍汀蓼岸傍"写的是远远望去,几只白鹭斜着身子飞落下来,它们常常停歇在长满浮萍的水边和开着蓼花的岸边。这里用"斜行"二字生动地写出了白鹭飞落的姿态,就像飞机降落时的倾斜角度。
后两句"认得从身烟雨态,数声相伴戛斜阳"特别有意思。诗人说能认出这些白鹭,因为它们身上还带着经历过烟雨的痕迹。在夕阳西下时,偶尔传来几声鹭鸣,打破了黄昏的寂静。"戛"这个字用得特别好,就像突然按下了静音键,让整个画面更加宁静。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画了一幅水墨画:夕阳、水边、白鹭、偶尔的鸣叫,构成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意境。诗人观察得很细致,连白鹭羽毛上残留的雨水痕迹都注意到了,说明他经常观察这些鸟儿,对它们很熟悉。这种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写,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汪炎昶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